智能硬件領域有很多的坑,

而智能硬件+玩具這個交叉領域,各國政府監管更嚴,坑更深!華爾街時報報道說,德國政府最近在全國范圍內強制下架一款有智能對話功能的玩具娃娃Cayla,因為它會成為安插在孩子房間里的竊聽器,有嚴重安全隱患。
智能硬件領域有很多的坑,而智能硬件+玩具這個交叉領域,各國政府監管更嚴,坑更深!華爾街時報報道說,德國政府最近在全國范圍內強制下架一款有智能對話功能的玩具娃娃Cayla,因為它會成為安插在孩子房間里的竊聽器,有嚴重安全隱患。強制的對象除了銷售渠道商,還包括給孩子購買了這款產品的家長們,是不是前所未聞?!德國政府甚至在警告信里這么建議對這款玩具的處理方式:destroy it with a hammer 用錘子把它砸了。那為啥同樣是智能對話玩具,世界最大的玩具廠Mattel Inc的“Hello Barbie”系列智能對話芭比娃娃就沒事呢?因為Mattel深知一些中小商家不知道的,沒違法但是不能觸碰的游戲規則:
1.用于智能對話的裝置(比如麥克風)不能做得太隱蔽(operate in disguise),反倒是設計得暴露些,讓消費者容易意識到玩具里有智能連接裝置,對“有風險的存在“這事有個預判最好。
智能玩具
(Hello Barbie芭比娃娃皮帶中間有一個按鍵,

孩子必須先按一下,才能跟娃娃對話;這種設計讓人馬上就能意識到玩具含有智能連接模塊)
2.當玩具跟wifi或者藍牙相連,或者當攝像頭和麥克風開啟的時候,有連通提示,比如指示燈點亮等等(showing clearly when the microphone was on)。這樣家長可以馬上意識到玩具否正在工作,從而可以決定要不要關閉它以保障兒童的隱私和安全。中國有一些攝像頭廠家包括小米,在美國銷售的產品就已經做得很到位了,監控攝像頭配有一盞工作指示燈,連通時會點亮。如果用戶不喜歡那盞指示燈(比如夜間影響兒童睡眠),還可以通過相應的APP關掉指示燈。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有提示燈而且給用戶選擇的權利。